
師資介紹
求學期間,令我特別珍惜的,是能夠追隨一群風格迥異、各具風采的梵語老師學習的經歷:曾擔任廚師和上座部僧侶,後成為哈佛學者的鄧偉仁教授;精通印度中觀思想的見弘法師;和熱愛梵語唱誦與日本文化的惠敏校長——每位師長都帶給我深刻的啟發。我還有幸旁聽了漢堡大學 Harunaga Isaacson 教授的導讀課程,並學習了尼泊爾傳統梵語文法與唱誦專家 Kashinath Nyaupane 教授的課程錄音。
起初,我的梵語學習主要聚焦於佛教契經(sūtra)與論書(śāstra),但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研究對象逐漸拓展至兩大維度:梵語古典詩歌(kāvya)的美學特徵和唱誦傳統,以及佛教思想與南亞多宗教文化場域的互動關係。這種研究視野的擴展,使我對印度文明——包含佛教以外的宗教傳統——的整體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取得宗教學碩士學位後,我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志向不在學術研究,而是與他人分享語言所蘊藏的學習樂趣與啟發人心的力量。此後近十年,我全心投入教學,在法鼓文理學院教授梵語與英語課程,從初級課程到中級閱讀班,並定期開設梵語翻譯與唱誦的工作坊。
2022年,我與妻子及兒子一同遷回法國南部,創辦了「聲明梵語學苑」(原名「聲明梵語學院」),專為中文母語者設計,提供適合各級學生的線上梵語課程,打造一個語言與思想、文化兼顧的學習空間。作為全職教育者,我有幸與來自東亞等地的多元學習者相遇——包括對印度宗教傳統懷有熱情的求道者、瑜伽與禪修的實修者,以及來自不同佛教傳統的僧侶等。
在學苑逐步發展、成果漸現的鼓舞下,我決定邁出下一步,開設英文授課的聲明梵語學苑課程(Śabda·vidyā Sanskrit Studio),以觸及更廣泛的國際學員。這是個令我興奮的新篇章,我期待能將我的教學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地熱愛語言與印度文化的朋友們。


_edited.jpg)
老師介紹
Svāgatam!我是 Luke Gibson,中文名叫齊哲睦。我出生於美國舊金山,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美國人,在法國南部長大。青少歲月裡,對佛教、東方哲學和中文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份好奇,逐漸昇華為貫穿我ㄧ生的熱情,並引領我來到世界的另一端——台灣北部雨水豐沛的海岸,成為我多年來的家園。
我在那裡就讀於法鼓文理學院,校園座落在環境清幽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就讀其間,我全身心投入佛教、現代漢語、文言文、梵語及巴利語的學習。
該校由知名佛教禪師、學者和教育家聖嚴法師創辦,融合了以古典語言為核心的嚴謹學術訓練與重視佛教禪修的傳統實修。
無論是用中文還是英語上課——在這裡,讓我們在梵語深海中
重拾學習的樂趣,與志同道合者共勉同行。

助教介紹
大家好!我是王昕嬙,能以助教的身份陪伴大家學習梵語,我滿心歡喜。
我來自遼寧大連,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心理學碩士,研究正念禪修時與佛教文化結緣,後者讓我深深著迷。隨後,我開啟了在寺院閉關、各地參訪學習,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旅程。

2019年,我在法鼓文理學院遇見梵語。梵語規整優美、內涵深邃,是開啟佛教和印度古代文化寶庫的鑰匙。Luke老師是我的啟蒙恩師,暑假的密集班幫我打牢了梵文文法基礎。我全身心投入學習,自製背誦卡片,和同學共學,梵文學習成了我當時最純粹的快樂。
學梵語並不容易,複雜語法和繁多詞彙也曾讓我倍感壓力,但每次克服困難讀懂經文、偈頌,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後來,我在杭州佛學院進修梵文,參加上海師範大學梵文研修班取得不錯成績,還自學藏文和巴利文輔助學習。梵語於我,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心靈修行,讓我學會耐心專注,找到寧靜的精神家園。
2022年,得知Luke老師開辦線上梵文班,我積極參與並成為助教。這幾年,我協助招生、做課後輔導,旁聽經典導讀課程,收穫滿滿。如今我從事梵語、英語教學,還兼顧心理諮詢和正念禪修研習班組織工作。
2025年新年伊始,老師計劃開展英文授課的梵語課程,我全力支持。我希望更多人感受梵文學習的快樂,收穫知識成長。我願分享學習經驗,和大家在梵語海洋遨遊,探索這門古老語言的智慧寶藏!
 

封面圖片:毘留博叉寺(Virūpākṣa),亨比村(Hampi),卡納塔克邦(Karnāṭaka)Dmitry Rukhlenko 攝
